当前位置:首页 > 家装百科 > 正文内容

现代大漆家具(现代漆艺)

2023-04-15 10:00:36家装百科1

现代漆艺

你好,你说的是什么样的漆器,什么样的字呢?要是新漆器,不是想收藏的,可以用蛮力刮掉,然后涂漆。

如果要是自己处理不好,那么现在还有一个行业,叫做家具美容师,可以求助于他们帮你!

现代漆艺发展的现象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或使用漆,并用漆制作器物的国家。中国漆器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几千年来,充满魅力并独具中国气派的漆器作品,是我国艺术史中辉煌的一页,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国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该时期的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漆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

现代漆艺作品

我来回答,梁中秀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90年与薛生金大师合作《神州韵史》,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1994年获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屏风《江山颂》、《岳阳楼》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现代漆艺美学

工艺美术主要研究美学、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工艺品的设计、色彩搭配、制作、保护和修复等。常见的工艺品有木雕、玉雕、漆器、陶器、瓷器、泥塑、剪纸、蜡染等。

课程体系:

《中外美术通史》、《中外工艺美术通史》、《绘画基础》、《美学》、《专业写作》、《中国文化史》、《中国传统纹饰》、《传统漆器研究》、《立体构成》、《色彩构成》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陶艺、玉雕。

就业方向:

工艺美术类企业:工艺品设计、工艺品制作; 艺术馆、博物馆:工艺品保护、工艺品修复。

考研方向:

美术学、设计学、(专业硕士)艺术设计。

现代漆艺作品介绍

福州是脱胎漆器的故乡,漆艺名家辈出,他们都对福州脱胎漆器文化做出自已独特的贡献,如果我们要全面加以介绍,那恐怕不胜枚举。所以只选择部分代表人物,以出生年月为序,简要介绍。

高秀泉(1889-1962年),福州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手工艺匠人家庭,13岁师从福州市著名的书画艺人陈琴甫、林振桐学习丹青水墨,尤擅工笔山水、花卉及古装人物。

高秀泉是福州脱胎漆器山水绘画的创始人,也擅长漆器设计创新,对福州脱胎漆器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当代中国漆器名家,其存世作品不多。弟子有黄时中、吴守端等。1962年高秀泉因病逝世,著名画家陈子奋为他写了一幅挽联:“精巧深沉,无愧巨匠;发扬光大,有赖后人。”

沈幼兰(1890-1964年),沈绍安第五代孙,精通脱胎漆器的上色薄料工艺擅长企业经营管理。他1915年开设的兰记漆器店,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公私合营福州脱胎漆器公司(即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的前身),1956年被评为上色艺人,是福州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联委员、省政协委员。

沈忠英(1906-1985年),沈绍安第五代玄孙沈正镐之女,专攻薄料上色,1956年评为上色艺人。先后在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工届人大代表,省妇联第作,省第二届常务执行委员。

陈端钿(1914-1997)美术大师。早年入福建惠儿院漆工科,师从李芝卿,后在福州美中奇漆器店任漆工,新中国成立后在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工作,擅台花。1956年被评为台花艺人,系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林廷群(1919-1980年),闽侯人。14岁人沈绍安兰记学艺,擅长以夹纻脱胎法制造漆器坯胎及地底工艺。1956年被评为地底艺人,在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工作,1979年轻工部授予工艺美术家称号。

现代漆艺根植于传统工艺

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   先秦绘画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帛画等,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   秦汉王朝是中国早期历史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大国,疆域辽阔,国势强盛,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尤其是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其墓室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随葬帛画,生动塑造了现实、历史、神话人物形象,具有动态性、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画风往往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又有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博杂,形式多姿多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民生疾苦,但是绘画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苦难给佛教提供了传播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起。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该时期壁画,艺术造诣极高。由于上层社会对绘事的爱好和参与,除了工匠,还涌现出一批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这一时期玄学流行,文人崇尚飘逸通脱,画史画论等著作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这个时期的绘画注重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日趋流行。   隋唐时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对外交流活跃,给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机运,在人物画方面虽然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仍在流行,但吴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优势,民族风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缲等人的山水画、花鸟画己工整富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在中国,绘画的真实性在12世纪宋朝时已发展到高峰,尤以郭熙的早春图为写实主义的巅峰,以后就开始转向主观情趣的抒发,自王维被盛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後,文人画悠久的传统便延续至今。又自北宋後,中国绘画渐趋注重笔墨情趣的形式主义,举例而言文徵明的画即意不在山水的描绘,而是藉由山水来堆砌各种运笔的手法。到15世纪的明朝末年,清朝初期时,画家已经开始向表现自我方向转化,不注重客观世界的描绘,而是,八大山人、扬州八怪、任伯年、吴昌硕等都有很强的自我风格,而不再计较再现自然的真实性。 现代画家如齐白石、张大千等更体现出大家风范,他们画的不一定真实,但任何人也模仿不出他们画的精髓!   五代两宋之后,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完备,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朝廷设置画院,扩充机构编制,延揽人才,并授以职衔,宫廷绘画盛极一时,文人学士亦把绘画视作雅事并提出了鲜明的审美标准,故画家辈出,佳作纷呈,而且在理论上和创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独立的体系,其内容、形式、技法都出现了丰富精采、多头发展的繁荣局面。    绘画发展至元、明、清,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在题材上,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了绝对的地位。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绪,“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趋附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示高雅,表现闲情逸趣,倡导“师造化”、“法心源”,强调人品画品的统一,并且注重将笔墨情趣与诗、书、印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样式,涌现了众多的杰出画家、画派,以及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ynmeijia.com/jzbk/98787153.html